探索“宏S”水稻的非凡之旅:从实验室到田野的创新品种

2025-08-22 05:16:54 发布

在江西的肥沃土地上,一项农业创新正悄然改变着水稻种植的未来。“宏S”,这个由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共同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异的表现,正吸引着农业专家和农民的目光。

“宏S”的诞生源自于深08S和内香3B的杂交系选,它是一种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在萍乡市,春播的“宏S”从播种到成熟需要100天,夏播则只需75至81天,而在海南三亚的冬播则需要105天。这种水稻以其紧凑的株型和田间植株群体的香味而著称,穗大粒多,株高达到79.2厘米,单株成穗7.5穗,穗长26.1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高达205.2粒。

“宏S”的种子饱满,稃尖和柱头均无色,柱头外露率和双边外露率分别达到56.7%和46.1%。在高温下抽穗时,它表现为无花粉型,不育期内正常温度下花粉败育率达到100%,不育度也是100%。这意味着“宏S”在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C以下时,能够保持其不育特性,这对于杂交水稻的制种至关重要。

在稻米品质方面,“宏S”同样表现出色。它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部标3级。这不仅意味着“宏S”的稻米品质优良,而且也显示了其在加工和食用方面的潜力。

然而,“宏S”并非完美无缺。2016年在井冈山市进行的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显示,穗颈瘟为9级,发病率100%,损失率为21.95%,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6.00。这表明“宏S”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宏S”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新品种,它在水稻种植和杂交制种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我们有理由相信“宏S”将为农民带来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稻米品质,同时也为水稻种植的未来开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