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17号:春小麦的绿色希望,高产与抗病的完美结合

2024-08-03 02:39:06

在四川农业大学的精心培育下,川农17号小麦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高产潜力,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这款原名为R57的小麦品种,经国家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24,于2002年在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后,正式获得审定。

川农17号小麦以其春性特征和较强的分蘖力,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长活力。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约78厘米,不仅耐肥抗倒,而且穗层整齐,穗型近圆锥,短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平均每亩穗数高达25万穗,穗粒数36粒,千粒重达到41克。

在抗病性方面,川农17号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抗性。它对条锈病有中感,对秆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这为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减少了病害的担忧。

产量表现上,川农17号在2002年的区域试验中,亩产达到310.6公斤,比绵阳26号增产18.5%;2003年续试,亩产295.4公斤,虽比川麦107减产3.2%,但在生产试验中,亩产275.4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4.1%,显示出了其稳定的高产潜力。

在品质上,川农17号的容重达到778克/升,粗蛋白含量12.7%,湿面筋含量25.3%,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食用品质。此外,它的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等指标,都为面食加工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川农17号适宜在11月1日至8日播种,每亩基本苗12万株。在高产田,亩施纯氮14~16公斤,磷肥5公斤,钾肥6公斤,重施底肥,并在麦苗二叶一心期追肥,底肥和追肥比例为7:3。特别在条锈病流行年份和重发区,要注意进行药剂防治,抽穗期也要注意防治赤霉病。

国家品审会的审定意见明确指出,川农17号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长江流域冬麦区上游的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地区的中上等水肥地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新选择,也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