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上的新希望——岫粳32号粳稻品种介绍
在云南省的高原上,一种名为岫粳32号的粳稻品种正在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这个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赢得了滇审稻2022002号的审定编号。
岫粳32号以其常规粳稻的身份,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力。它的株高可达100.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高达24.7万,穗长20.8厘米,穗总粒数137.9粒,而穗实粒数则为114.9粒。千粒重达到24.52克,虽然落粒性一般,但其全生育期为178.5天,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进行田间管理。
在米质检测方面,岫粳32号同样表现出色。糙米率达到82.7%,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6.0%。粒长4.9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27%,垩白度5.8%。直链淀粉含量17.8%,胶稠度60mm,硷消值7.0,透明度达到1级,水分含量12.6%。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岫粳32号的高品质,也意味着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用大米。
抗病性方面,岫粳32号同样不落下风。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3.2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显示出高抗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抗稻曲病的特性。尽管2019年红塔、澜沧和腾冲点稻曲病较重,弥渡70%倒伏,但岫粳32号依然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产量表现上,岫粳32号在2019-2020年云南省中海拔常规粳稻稻品种区域试验中,2019年平均亩产703.5克,比对照增1.59%,增产点率50%;2020年平均亩产639.5克,比对照减1.16%,增产点率57.14%。两年平均亩产671.5克,比对照增0.27%,增产点率53.33%。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千克,比对照增8.32%,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岫粳32号需要在播种前晒种1-2天,并用药剂浸种48-72小时。适宜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秧龄40-45天。一般亩栽2.2万-2.6万从,每丛2个基本苗。在施肥方面,需要在亩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N13.8-16.1千克、P2O56.8-8.5千克、K2O4-5千克。管理上,需要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苗足及时撤水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管理,并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成熟后及时收获。
最终,岫粳32号以其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的认证,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50-1850米的粳稻区域种植。这不仅是对岫粳32号品质的认可,也是对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团队辛勤工作的肯定。岫粳32号,正成为云南高原上的新希望,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