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桑叶新品种——团桑6号,四川省蚕业的绿色革命
2025-02-12 04:05:02
在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团桑6号”的桑树新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为蚕业带来了一场绿色革命。团桑6号,这个由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二倍体塘10×伦109的F1代实生幼苗子叶展开期生长点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叶桑品种,以其高大稍开展的树形、粗壮直立的枝条和浅红褐色的树皮,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团桑6号的叶片深绿且肥大,平均单叶重约8克,节间4.0厘米,春叶成熟早,秋叶硬化迟,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桑叶产量上有着显著的优势。2011年至2012年的多点试验显示,团桑6号的春季、秋季和全年平均亩桑产叶量分别为1152.77公斤、1324.98公斤和2477.75公斤,比对照湖桑32分别高出24.5%、25.2%和24.9%。叶质鉴定方面,团桑6号两年四季平均四龄万头蚕产茧量18.96公斤、万蚕茧层量4.36公斤、50公斤桑叶产茧量3.87公斤,均比对照高出1.7%至5.7%。两年平均亩桑产茧量202.86公斤,比对照高出31.8%,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团桑6号在产量上的卓越表现。
在栽培要点上,团桑6号推荐种植密度为宽行距2米,窄行距0.7米,株距0.5米,亩植750~1000株,适宜与低干作物套种。由于土壤贫瘠、肥水差会限制其高产性能,因此在7月中下旬补施肥料,可以显著增加晚秋蚕饲养量。此外,由于发条数多,在发芽期和生长期间适当疏芽,以增加有效条数,也是提高团桑6号产量的关键。
团桑6号适宜在四川省蚕区种植,其抗病性强,田间未发现桑黑枯型细菌病,这为蚕农提供了一种既高产又健康的桑叶选择。随着团桑6号的推广,四川省的蚕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蚕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