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东农734”番茄:高产与品质的完美结合
在东北农业大学的精心培育下,一款名为“东农734”的番茄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农业界的新星。这款番茄品种,登记编号为GPD番茄(2022)230020,以其加工类型的特性和中熟的成熟期,为番茄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东农734”番茄是东北农业大学姜景彬教授团队的杰作,品种来源为16PT152与16PT151的杂交。它展现出了有限生长类型的植株,长势强健,果实呈卵圆形,硬度高,单果重约80克,非常适合机械采收。在营养成分上,“东农734”番茄含有6.1%的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素含量为0.085毫克/克,维生素C含量高达0.204毫克/克,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选择。
在抗病性方面,“东农734”番茄对CMV(番茄花叶病)、叶霉病、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和根结线虫表现出敏感性,但同时对TMV(番茄烟草花叶病)和枯萎病具有抗性,并且耐低温,这些特性使其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生长。
在产量表现上,“东农734”番茄在两个生长周期中均展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5163.0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713增产8.0%;第2生长周期亩产5028.9千克,增产8.35%,这一成绩无疑为种植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东农734”番茄,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适合露地栽培,苗龄控制在55至60天,哈尔滨地区春季露地栽培通常在3月下旬育苗,5月20日左右定植。垄栽方式,株距30厘米,行距60厘米,每亩保苗3500至4000株。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以上,并采用2秆或3秆整枝方式,根据需要选择无支架或有支架栽培。7月中下旬为最佳采收期。
“东农734”番茄适宜在黑龙江春季露地种植,但在栽培过程中,种植者应注意防治番茄斑枯病,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东北农业大学的“东农734”番茄,以其高产、抗病、耐低温的特性,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农民朋友和消费者的优选品种。选择“东农734”,就是选择了一个丰收与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