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棉45:辽宁棉花新品种,高效抗病,产量有保障
辽棉45,一个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辽宁棉花种植的新选择。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辽审棉20200003,是辽棉16号与SGK321杂交的结晶,展现了植株塔型紧凑、株高适中、叶片中等且颜色较深等特点。
辽棉45的花乳白色,花冠较大,单株结铃多达9.7个,铃卵圆形且较大,单铃籽棉重达6.32克。种子卵形,毛籽灰色,子指10.27克,衣分高达40.47%。纤维品质上,辽棉45主体长度为33.1毫米,整齐度指数85.0%,比强度31.5 cN/tex,马克隆值4.2,伸长率6.9%,达到机采棉双30标准,显示出其纤维品质的优越性。
在产量方面,辽棉45在2017至2018年的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增产点比率达到66.7%,两年平均籽棉、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042.8公斤和1215.1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辽棉23号分别增产2.7%和3.2%。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409.1公斤和971.0公斤,再次比对照增产2.3%和3.0%,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869.7公斤,增产点比率100%,充分证明了其产量的稳定性和增产潜力。
辽棉45不仅产量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枯萎病指6.15(R),黄萎病指14.65(R),均显示出良好的抗病能力。生育期为128天,霜前花率高达91.87%,这使得辽棉45在辽宁省特早熟棉区的种植具有明显优势。
栽培技术方面,辽棉45适宜在辽宁棉区4月22日至30日播种,用种量为75公斤/hm2(脱绒光籽),建议在中等肥力平地种植,种植密度为9.75~12.0万株/hm2。7月15日前打顶,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肥水、植株长势化控5~6次。前期施足底肥,初花期重施花铃肥,并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时防治棉铃虫。
综上所述,辽棉45以其高产、抗病、抗逆的优良特性,以及符合Ⅱ型常规棉品种的审定标准,成为辽宁省特早熟棉区种植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