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明2A”: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香稻新品种

2025-08-17 05:11:04 发布

在福建的肥沃土地上,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出了一种新的籼型三系不育系水稻——“明2A”。这个品种以其独特的香味和稳定的不育性,成为了当地农业的新亮点。

“明2A”的诞生源于赣香A与明2B(BC3043/赣香B//泸香618B)的精心杂交。在沙县,5月22日播种的“明2A”在8月20日迎来了它的始穗期,整个生长周期长达90天,比Ⅱ-32A长9天。这个品种的主茎叶片数在17至18片之间,株型适中,叶片宽度中等,展现出强大的分蘖力。它的叶缘、稃尖、柱头呈现出独特的紫色,株高达到98.0厘米,谷粒长1.0厘米,长宽比为3.4,穗长25.6厘米,每穗粒数高达180粒,千粒重27.3克。

在田间测试中,“明2A”展现出了100%的不育株率和99.99%的花粉不育度,柱头外露率达到了62.59%。尽管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中感,但“明2A”的米质检测结果令人满意:糙米率为80.4%,精米率为70.9%,整精米率为59.4%,粒长7.0mm,长宽比3.1,垩白米率16%,垩白度1.3%,透明度为1级,碱消值为7.0级,胶稠度为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1%,蛋白质含量8.3%。

繁殖“明2A”时,需要特别注意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5天,叶差约1.0叶,两期父本相隔5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母本的插植密度为16.6厘米×16.6厘米,父母本行比为2:8~10,行距19.8厘米。在施肥方面,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重施磷钾肥,并在够苗时及时晒田。“明2A”对“九二○”较为敏感,每亩用量25克就能解除母本包茎,第一次喷施以母本始穗5%~10%时为宜。同时,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核,“明2A”以其香味、稳定的不育性、高柱头外露率和一般米质,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顺利通过审定。这不仅是对“明2A”品质的认可,也是对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实力的肯定。随着“明2A”的推广种植,它有望为福建乃至全国的稻米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