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希望——北粳143水稻品种介绍
在东北和西北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北粳143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农民朋友心中的丰收希望。这个由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品种来源——美光/蜀恢527/沈农159,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长优势。
北粳143的全生育期为155天,比秋光品种晚熟3天,这使得它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的种植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的株高达到102.2厘米,穗长20.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高达24.7万穗,每穗总粒数为119.2粒,结实率高达87.4%,千粒重24.9克,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它的高产潜力。
在抗性方面,北粳143对稻瘟病的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3和2.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表明它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抗性,但属于中感水平。米质方面,北粳143的表现同样出色,糙米率达到81.0%,整精米率69.2%,粒长5.9毫米,长宽比2.4,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均达到了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上,北粳143在2020年和2021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52.8千克和641.8千克,比对照增产12.1%和9.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3千克,比对照增产10.6%。202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49.9千克,比对照增产7.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北粳143的高产性能。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北粳143适宜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35千克,大田亩用种量2.5-3.0千克。水育秧移栽叶龄3.5叶左右,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30.0厘米×15.0厘米,每亩插足基本苗5万以上。科学施肥,早育早插,适当稀植,适当减少氮肥施用,这些栽培技术要点都是确保北粳143高产的关键。
最后,北粳143已经通过了国家的审定,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但在稻瘟病重发区则不宜种植。北粳143以其优良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成为了农民朋友在追求丰收道路上的可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