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姬松茸的栽培奥秘:从原料到采收的全流程指南
姬松茸,这种原产于北美南部和南美北部的食用菇类,以其菌盖和菌柄的美味而闻名。自1993年从福建引进试种以来,每平方米的产量可达7-10公斤,成为了食用菌产业中的一颗新星。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姬松茸的栽培技术,从原料准备到适时采收,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原料准备:
栽培100平方米的姬松茸,需要稻麦草1500-2000公斤、畜禽粪(干)1000-1500公斤、菜籽饼75-100公斤、石膏粉35-40公斤、石灰30-35公斤。这些原料是姬松茸生长的基础,必须精心挑选和准备。
堆制发酵:
在播种前15-20天,草料需浸泡吸足水分,预堆10-20小时,同时干畜禽粪也需淋水调湿预堆。建堆时,按照草料和畜禽粪交替铺设的方式,直至堆高1.5米,顶部呈龟背形。覆盖草帘和薄膜,既防雨又保温保湿,促进发酵。翻堆3-4次,使培养料干湿均匀,发酵好的培养料色泽茶褐,手抓有弹性,用力一拉即断,散发出特殊香味。
选地做床: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及近水源的地方,整成宽1-1.2米、长度不限的菇床。床边筑土埂,中间留小土埂,畦与畦间留走道,四周挖排水沟,并搭设遮阳棚,床四周悬挂草帘,防止烈日照射。
进料播种:
姬松茸一年可播2次,春季3月底至4月初播种,5-6月采收;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9-11月采收。播种前,料堆四周喷洒药液,杀灭害虫,菇床内撒石灰粉消毒。播种时,将菌种掰成小块,均匀撒在培养料表面,轻轻拍平后覆盖地膜。每平方米需菌种4-6袋。播后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适度覆土:
播后10-15天,当料面菌丝洁白浓密,并向原料下层延伸1/3或2/3时,进行料面覆土。覆土厚3-3.5厘米,其中粗土厚2-2.5厘米,细土厚1厘米。覆土后喷水,保持适宜湿度。
出菇管理:
覆土后10-15天,当泥土中形成米粒大小的白色菇蕾时,定量喷水催菇,保持料面泥土含水量22%。菇蕾长至大豆粒大时,每天喷水2-3次,根据天气调整喷水量。保持床内温度22-24°C,空气相对湿度85%-90%,避免昼夜温差太大。
适时采收:
从播种至采菇需35-45天,显蕾后持续出菇2-3个月。姬松茸子实体生长迅速,要适时采收。高峰期每天采收2-3次,以菇体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圆形,菌膜未破为标准。采收时,用手紧捏菌柄中部轻轻拔起,用小刀刮除菌柄基部杂质,装入塑料袋鲜销。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确保姬松茸的栽培既高效又环保,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