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棉田新宠——中植棉1号的丰收秘诀

2024-08-23 06:13:51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中植棉1号”的特早熟陆地棉品种在2005年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定,获得了编号甘审棉2005002的认证。这一品种的诞生,不仅为甘肃河西走廊的棉农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中植棉1号”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能力,成为棉农们青睐的对象。它的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淡绿,叶背覆盖着一层茸毛,植株呈筒型,株高介于55至70厘米之间。这种棉花的棉铃呈圆形,吐絮顺畅,单株结铃能力在6.5至7.8个之间,铃重平均为5.7克。更令人瞩目的是,它的衣分高达35.4%至45.6%,衣指在8.6至8.9克之间,全生育期仅为149天,霜前花率超过85%。

在品质上,“中植棉1号”同样表现出色。其2.5%的跨长达到29.1毫米,长度整齐度为85.2%,断裂比强度为26.28cN/tex,马克隆值为3.8。这些指标不仅凸显了其纤维的高质量,也反映了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此外,“中植棉1号”还具有中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特性,这在棉花种植中尤为重要,能有效减少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2003至2004年的棉花区试中,该品种亩产籽棉达到312.9公斤,与对照品种持平;亩产皮棉129.6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5%,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中植棉1号”的潜力,栽培要点包括适期早播,河西走廊棉区以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保苗量在1.0至1.2万株之间。在施肥方面,除了施用3至5方的优质农家肥外,还需亩施纯氮12至15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钾4至6公斤。这些肥料的合理分配,结合整地和适时追施,是确保棉花健康成长的关键。

“中植棉1号”的适宜种植范围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这一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该品种的生长。随着“中植棉1号”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甘肃棉农增收致富的新选择,为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