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两优91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杂交稻新品种
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南两优918这一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以其独特的特性脱颖而出。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210062,这一品种源自南11S与R918的杂交,展现出了优异的农业潜力。
南两优918的生育期为114至115天,略长于对照种广8优2168。株型紧凑,分蘖力和抗倒力均表现中等,耐寒性也处于中等水平。株高在110.6至115.2厘米之间,亩有效穗数达到16.7至17.0万,穗长21.7至22.1厘米,每穗总粒数在132至147粒之间,结实率高达83.6%至87.6%,千粒重为26.1至26.7克。在抗病性方面,南两优918展现出了对稻瘟病的抗性,全群抗性频率在88.9%至90.9%之间,而对白叶枯病则表现为敏感。
在米质方面,南两优918达到了部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在52.4%至57.0%之间,垩白度仅为0.4%,透明度达到1.0级,碱消值在5.5至6.6级,胶稠度为7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在15.2%至15.9%,长宽比为3.2至3.4,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方面,南两优918在2019年和2020年的晚造省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533.64公斤和472.68公斤,分别比对照种增产3.38%和2.46%,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在2020年晚造的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70.24公斤,比对照种增产6.01%,显示出了较好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我们,需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以确保南两优918的健康生长。省品审会的审定意见也指出,南两优918适宜在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其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优良,抗稻瘟病,但对白叶枯病敏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防治。
南两优918以其稳定的产量表现、优质的米质和较强的抗病性,成为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又一力作,为稻农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有望在广东省乃至更广泛的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