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农3号:云南高原上的玉米新希望

2025-07-19 05:19:42 发布

在云南高原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红农3号”的玉米品种正在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这个由云南省红河州农业学校精心培育的玉米单交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赢得了农民的青睐。

“红农3号”的诞生源于2013年7月,当时以MY-112作为母本,GM-133作为父本进行组配。这个品种的生育期平均为127天,幼苗的第一叶顶端圆润,叶片弯曲程度适中,植株高大,穗位也相应较高。它的散粉期较晚,雄穗颖片花青甙显色中等,侧枝弯曲程度弱,与主轴的夹角小。花药和花丝的花青甙显色中等和弱,茎秆“之”字形程度几乎没有,果穗穗柄短,筒形穗,籽粒橙黄色,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为14.4行,显示出其高产潜力。

在抗性方面,“红农3号”表现出色,高抗穗腐病和大斑病,中抗锈病,但对灰斑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较弱。品质检测结果显示,其容重为774g/L,粗蛋白质含量为9.88%,粗脂肪含量为4.24%,粗淀粉含量高达71%,赖氨酸含量为0.4%。

产量方面,“红农3号”在2017-2018年的云南省金耕玉米联合体品种试验中表现突出。2017年区试平均亩产达到65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2018年区试平均亩产671.1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2.1千克,较对照增产4.4%。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4.0千克,较对照增产19.6%,显示出其显著的增产效果。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植密度4200株/亩,底肥复合肥40公斤/亩,8-10叶时每亩施尿素15千克,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25千克。在整个种植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治杂草和灰斑病、纹枯病。

经过严格的审定,“红农3号”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已获得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省1000-2000米海拔区域种植,但在灰斑病、纹枯病高发区需谨慎使用。“红农3号”以其高产、抗病和优质的特性,成为了云南高原上的玉米新希望,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