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重庆大学培育的“巴黑糯1号”:紫色稻米的农业奇迹

2025-07-20 05:08:44 发布

在重庆大学的努力下,一种名为“巴黑糯1号”的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紫色魅力,吸引了农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200029,它不仅是重庆大学的骄傲,更是水稻育种领域的一次创新。

“巴黑糯1号”是一种中籼迟熟常规水稻,它的生长周期在143至160天之间,平均为149.5天,略长于一些对照品种。这种水稻的平均株高为116.0厘米,株型适中,但分蘖力相对较弱。它的穗长达到23.5厘米,亩有效穗数为12.2万,每穗平均着粒数为158.4粒,结实率在73.8%至97.6%之间,平均结实率达到了89.5%。千粒重为25.2克,显示出其良好的产量潜力。

这种水稻的叶色呈现出独特的紫黑色,稃尖和叶鞘也是紫色,柱头和种皮则为黑色。在稻瘟病的抗性方面,“巴黑糯1号”的综合抗性指数为5.25,抗性病级为5级,属于中感级别。它的黑色度高达93.8%,黑米色素含量为0.32,整黑米率达到97.4%,直链淀粉含量为3.0%,碱消值为4.3级,蛋白质含量为8.32%,是一种优质的黑米品种。

在产量表现上,“巴黑糯1号”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434.7千克,亩产变幅在323.7至532.8千克之间,虽然比对照黄华占减产13.9%,但比对照渝红稻5815减产仅为4.5%,生产示范平均亩产达到405.0千克,显示出其稳定的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建议在3月上中旬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则适宜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每窝栽2至4粒谷苗,亩植1.2至1.5万窝;并注意防治稻瘟病,建议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经过审定,“巴黑糯1号”符合重庆市特种稻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为一季中稻种植。这一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丰富稻米市场,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种植选择,有望成为农业领域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