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农业新突破:泉红花1号花生,高产量与高品质兼备
在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泉红花1号的花生新品种正逐渐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这个品种,以其独特的珍珠豆型外观和鲜艳的红色种皮,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深刻印象,更以其卓越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泉红花1号,认定编号为闽认油2016001,是一种株型直立松散、长势旺盛的花生品种。它的叶片呈绿色,大小适中,花朵则是明亮的黄色,全生育期大约为123.4天。这种花生的主茎和侧枝长度分别达到42.7厘米和50.6厘米,总分枝数为5.4条,结果枝数为4.6条,单株结果数高达14.8个。饱果率达到了88.0%,双仁果率更是高达80.1%,百果重达到217.1克,百仁重83.1克,公斤果数572个,公斤仁数1267个,出仁率高达70.9%。
在营养成分方面,泉红花1号同样表现出色。籽仁含油量为48.58%,蛋白质含量为31.09%,油酸含量41.8%,亚油酸含量35.7%,油亚比为1.17。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其高营养价值,也意味着泉红花1号在食品加工和烹饪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产量表现上,泉红花1号同样不负众望。2013年和2014年的省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262.0公斤/亩和254.4公斤/亩,比对照品种泉花7号分别增产10.36%和7.16%。籽仁产量也分别达到185.2公斤/亩和182.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4.25%和10.69%。两年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76%和12.48%,显示出其显著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方面,泉红花1号适宜在福建省春季播种,最佳播种时间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每亩适宜密度为2.0万株。在施肥方面,应重施基肥,及早追施苗肥,并在花期和生育后期根据苗情进行根外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施用,并增施钙肥。
尽管泉红花1号对青枯病表现为中感,但在抗叶斑病和锈病方面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因此,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泉红花1号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并建议在栽培过程中注意防治青枯病。
泉红花1号,不仅是泉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骄傲,也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步。它以其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和出色的抗病性,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更美味的食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