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春麦新希望——临麦37号的丰收秘诀

2025-06-28 05:08:17 发布

在甘肃省中部,春麦种植者们迎来了一位新伙伴——临麦37号。这款由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新宠。

临麦37号的诞生,源于一次精心的杂交选育。科研人员以辽春6号为母本,临麦32号为父本,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孕育出这个新品种。它的原代号是06-066-12,而它的特征和性能,却让人眼前一亮。

春性小麦,意味着它在春季生长,顶芒、白壳、长方形的穗型,是它的标志性外观。株高106厘米,穗粒数达到40.2粒,卵圆形的红粒,质地坚硬,这些都是临麦37号的显著特点。它的千粒重高达38.78克,容重750.8克/升,粗蛋白含量15.53%,湿面筋32.9%,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它作为小麦品种的优秀品质。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临麦37号的赖氨酸含量达到了0.42%,吸水量为55.2毫升/100克,这些指标对于提高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能至关重要。生育期103天,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免疫,这些特性使得临麦37号在抗病方面表现突出。

产量表现上,临麦37号同样不负众望。2014至2015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371.92千克,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7.51%。2016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76.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2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临麦37号的高产潜力。

种植临麦37号,需要遵循一定的栽培要点。3月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亩播量控制在20-25千克。基肥方面,每亩需施用有机肥6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苗期还需追施硝铵2~4千克,以保证植株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临麦37号以其高产、抗病和优质的特征,成为了甘肃省中部春麦水地品种类型区的理想选择。它不仅能够带来丰收的喜悦,更能够提升小麦的整体品质,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