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农66:安徽省新晋小麦品种,助力丰收新篇章

2025-08-10 05:14:03 发布

在安徽省淮河以北的麦区,一个名为“武农66”的小麦新品种正引起广泛关注。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赢得了农民的青睐。“武农66”由赵瑜、赵存德、刘江梅三位育种专家精心培育,开封莲瑜种业有限公司负责引种,引种备案号为皖引麦2023017,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210008号。

“武农66”是一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约为220.6天,比济麦22早熟11天。它的幼苗半匍匐,叶色绿,长势壮,株高80.4厘米,株型紧凑,穗型为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半角质。在产量三要素上,亩穗数达到41万,穗粒数33.8粒,千粒重45.2克,表现出色。在抗病性方面,该品种对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中等抗性,对纹枯病有一定的感染性。

在产量表现上,“武农66”同样不负众望,平均亩产达到669.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02%。这一成绩得益于其精心的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每亩需种植16-20万基本苗。在施肥方面,需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其中底肥占60%,追肥占40%。此外,还需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尽管“武农66”展现出了优异的产量和适应性,但种植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并预防倒春寒的影响。引种备案意见表明,“武农66”符合安徽省引种备案相关要求,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麦区种植。

“武农66”的引入,不仅为安徽省的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农民的丰收提供了新的希望。随着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我们期待它能够在安徽省乃至更广泛的地区,展现出其卓越的生产力和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