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丰收的希望——郑黄糯1号玉米品种介绍

2024-08-02 03:14:43

在黄淮海区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郑黄糯1号的玉米品种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高抗病害能力,成为了农民心中的金色希望。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郑黄糯1号,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玉2005042,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郑黄糯1号的诞生,源于一系列精心的杂交和选育过程。它的母本是郑黄糯01,由意大利黑玉米与掖478的杂交后代再与掖478杂交而得;父本郑黄糯02则是郑黑糯02的黄色单基因突变系。这种独特的血缘背景赋予了郑黄糯1号与众不同的性状。

从播种到收获,郑黄糯1号仅需83天,比苏玉糯1号晚3天,对有效积温的需求大约为2100℃。它的幼苗展现出浅红色的叶鞘和绿色的叶片,成熟植株紧凑,高达240厘米,穗位高109厘米,叶片数达到19片。花丝呈现浅粉红色,而果穗为筒型,穗长介于18至19厘米,穗行数约14行,穗轴白色,籽粒为黄色硬粒型,百粒重(鲜重)为27.5克。

在抗病性方面,郑黄糯1号表现出色。它高抗茎腐病,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矮花叶病,但对弯孢菌叶斑病和瘤黑粉病敏感,田间调查中也发现对黑粉病敏感。然而,这些并不影响它在黄淮海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其胚乳粗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比例均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上,郑黄糯1号在2003至2004年的区域试验中,19点次增产,6点次减产,平均亩产(鲜穗)达到709.4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7.97%,显示出其稳定的产量潜力。

栽培郑黄糯1号时,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株左右。需要隔离种植以防止串粉,及时采收,并注意防治玉米螟和瘤黑粉病。经过严格的审核,郑黄糯1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并适宜在河南、河北、天津、江苏北部、陕西夏玉米区作为鲜食糯玉米种植。

郑黄糯1号,不仅是农民的希望,更是品质与产量的双重保证,它以金黄的籽粒和坚实的抗性,为农业的丰收添上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