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新希望】“松粘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倾力打造的优质糯稻新品种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孕育出了一颗璀璨的农业新星——“松粘11”糯稻品种。这个编号为黑审稻20220060的新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表现,为农民朋友们带来了丰收的新希望。
“松粘11”是经过精心选育而成的糯稻品种,它的诞生源自于空育131和T45的完美结合。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这个品种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从出苗到成熟,它需要大约146天的生长时间,并且需要2800℃的活动积温来完成其生命周期。这个品种的主茎拥有14片叶,结出的稻谷呈圆粒型,植株高度约为108.1厘米,穗长18.1厘米,每穗平均粒数为134粒,千粒重约为26.5克。
在品质上,“松粘11”同样不负众望。经过两年的品质分析,它的出糙率在80.1%至80.7%之间,整精米率在61.1%至69.0%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为0%,胶稠度达到100毫米,粗蛋白含量在5.63%至6.60%之间,全面达到国家《优质稻谷》糯稻的标准。
抗病性和耐冷性也是“松粘11”的亮点。三年的抗病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叶瘟等级在2至5级,穗颈瘟为3级。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处理空壳率在13.20%至23.60%之间,这使得“松粘11”在面对不利气候条件时也能保持稳定的产量。
产量表现上,“松粘11”在2019至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8082.9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松粘1号增产6.6%。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更是达到了8565.9公斤,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上,“松粘11”的播种期为4月8日至4月15日,插秧期为5月13日至5月18日,秧龄为30至35天。插秧规格为30.0厘米×16.7厘米,每穴3至5株。施肥方面,一般公顷施纯氮12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3:2:2。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收获期定在9月25日至9月30日。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预防稻瘟病和冷害是“松粘11”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经过审定,这个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800℃区域种植。
“松粘11”,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承诺,为农民的丰收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