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新成果——云航籼3号:高产抗病的稻谷新选择
在云南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的籼稻品种——云航籼3号。这一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成为了当地稻农的新宠。
云航籼3号,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22006号,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刘慰华、苏振喜等专家共同培育而成。它的诞生,源于临籼21号和大粒香的优良基因结合,展现出了株型适中、株高118.5厘米的强健身姿。每亩有效穗数达到16.22万,成穗率高达67.22%,穗长24.65厘米,穗总粒数210.4粒,实粒数156.6粒,结实率高达74.43%,千粒重25.31克,全生育期为160.4天。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云航籼3号的生长优势,也预示着它在产量上的潜力。
在米质检测方面,云航籼3号同样表现不俗。糙米率81.2%,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4.9%,粒长6.3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36%,垩白度8.3%,直链淀粉18.8%,胶稠度35mm,碱消值6.5级,透明度2级,水分10.7%。这些指标不仅说明了云航籼3号的米质优良,也意味着它能够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抗病性方面,云航籼3号的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4.8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显示出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对纹枯病的中抗性,以及对稻曲病的敏感性。尽管在稻曲病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但云航籼3号在其他病害的防控上表现出色,为稻农减少了因病害造成的损失。
产量表现上,云航籼3号在2019-2020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44.2千克,比对照增产1.14%,增产点率高达44.44%。尤其在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41.3千克,比对照增产6.65%,增产点率更是达到了100%。
栽培技术要点上,云航籼3号需要在播种前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种子消毒,以预防恶苗病。建议扣种稀播培育壮秧,秧龄控制在40-45天,亩栽插2.0万至2.5万丛,每丛2苗。在施肥方面,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并增施磷钾肥。同时,要及时预防稻瘟病等病虫害,并及时收获。
综上所述,云航籼3号以其高产、抗病的特性,成为了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籼稻区域种植的理想选择。尽管在稻瘟病多发地区需要谨慎种植,但云航籼3号无疑为云南稻农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丰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