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希望——Ⅱ优728水稻品种介绍
在金色的稻田里,一种名为Ⅱ优728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成为农民朋友们的丰收希望。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共同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1,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Ⅱ优728,也被称作红良优166,是一种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为137.3天,比传统的汕优63品种稍晚成熟,但带来的是更加繁茂的生长和更加粗壮的茎秆。每亩有效穗数高达16.9万穗,平均株高达到122.8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为161.6粒,结实率高达79.8%,千粒重为27.5克。
在抗病性方面,Ⅱ优728对稻瘟病有中等抗性,平均5.7级,最高可达9级,抗性频率为90%;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为5级。米质方面,整精米率达到66.5%,长宽比为2.6,垩白粒率36%,垩白度6.4%,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良好的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Ⅱ优728在2004年和2005年的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都比对照汕优63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两年平均亩产达到583.47公斤,增产幅度为6.20%。2005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29.48公斤,增产4.63%。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早播、合理栽插、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具体来说,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移栽时,根据田块肥力,每亩栽插1.5~2万穴,每穴1~2粒谷苗。肥水管理上,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确保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适宜的营养和水分。同时,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等病虫害。
经过严格的审定,Ⅱ优728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已被正式通过审定。它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适宜在长江流域的多个省份作为一季中稻种植,尤其是在稻瘟病轻发区,更是农民朋友的理想选择。选择Ⅱ优728,就是选择了一个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