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杂13号:高效抗病的油菜新品种

2024-08-03 03:13:59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新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3号。这个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国家的认可,并获得了国审油2008036的审定编号。

中油杂13号是一种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30.5天,比传统的秦优7号早熟两天。它的幼苗半直立,叶片呈缺刻型,裂叶2-3对,边缘锯齿状,叶色深绿,表面覆盖着一层蜡粉,没有刺毛,显示出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在产量方面,中油杂13号表现出色。在2006-2007年度的长江下游组区试中,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186.8kg,比对照增产8.79%。而在2007-2008年度,这一数字更是上升到了172.67kg,比对照增产11.01%。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中油杂13号的平均亩产为179.73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9.84%。在2007-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77.9kg,比对照增产15.17%。

除了产量高,中油杂13号还具有很好的抗病性。在田间调查中,菌核病的发病率仅为19.63%,病毒病的发病率为6.62%,这些数据远低于一般水平。经过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中油杂13号的芥酸含量为0.0%,饼粕硫甙含量为18.43μmol/g,含油量高达43.09%,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其优良的品质。

为了确保中油杂13号的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也非常重要。适时早播是关键,长江下游地区育苗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则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合理密植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1.0-1.2万株/亩,肥力较高水平时,密度为0.8-1.0万株/亩。科学施肥和防治病害也是保证中油杂13号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

综合以上特点,中油杂13号不仅在产量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同时在抗病性和品质上也表现出色。经过国家审定,这一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