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的农业创新——“安红9号”水稻品种介绍
在安徽农业大学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安红9号”的水稻新品种问世,它不仅承载着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也代表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皖审稻20222003,是由安徽农业大学的许永汉、吕蔺等九位育种专家共同研发的成果。
“安红9号”是一种中籼常规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红色糙米而著称。在2020年和2021年的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株高达到了120.6厘米,亩有效穗数为19.7万,每穗总粒数为200.67粒,每穗实粒数为156.60粒,结实率高达78.84%,千粒重为25.41克。全生育期为134天,与对照品种徽两优1898的熟期相当。
在产量方面,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安红9号”平均亩产为590.35千克,比对品种减产9.97%;2021年的平均亩产为596.8千克,比对品种减产9.54%。尽管产量有所减少,但其特殊的营养价值和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安红9号”在抗病性方面表现中等,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有一定的抗性,但对白叶枯病较为敏感。米质方面,2020年为部标普通,2021年提升至部标三等,显示出品种质量的逐年提升。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播期:5月中下旬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约25天,大田用种量8-10千克。
2. 栽插密度:每亩栽插2.7万穴,每穴插2-3苗,基本苗约7万。
3. 施肥:大田亩施纯氮量10千克,重施基肥,早施断奶肥,重施长施分蘖肥,巧施穗肥。
4. 灌水:浅水栽秧,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
5.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螟虫、飞虱等病虫害。
“安红9号”已通过安徽省稻品种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虽然需要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但其独特的红色糙米和逐渐提升的米质,预示着这一品种在市场上的巨大潜力。安徽农业大学的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种植选择,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