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澳洲淡水小龙虾:珍馐美味与生态奇珍
在澳洲北部的热带水域中,有一种独特的淡水虾类,以其鲜美的肉质和独特的生态习性而闻名于世——澳洲淡水小龙虾,学名红螯虾。这种虾因其外形酷似海中的龙虾而得名,是全球最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上世纪,人们为了品尝这种美味,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价格,从澳洲空运至香港再转运至内地。
澳洲淡水小龙虾的个头虽不及海水龙虾,但其外壳带有独特的青色,长到75克左右即可食用,最大可达250克,其味道香脆,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虾离水后能存活5小时至3天,这使得运输变得相对容易,但因产卵少且孵化率低,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红螯虾,也称为澳洲淡水小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自然分布于北昆士兰洲等地区的河流中。自1985年起,养殖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物种成为澳洲乃至全球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种虾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食性杂,耐低氧,耐高温,肉质细嫩鲜美,最大的个体可达600克。
红螯虾的特征十分独特,它们属于十足目,拟鳌虾科,光壳虾属。整个虾体由几丁质甲壳覆盖,外表光滑,体色褐绿,带有鲜红色花纹,部分个体甚至呈天空蓝色。成年雄虾螯足基部外侧有一层鲜红色的薄膜层,而雌虾则没有这一特征。
红螯虾是底栖类爬行动物,喜欢新水活水,群居生活,夜晚活动频繁,大多在傍晚和黎明前觅食。它们常栖息在水体中较为隐蔽的地方,具有逆水移动的特性。这种虾的气温适应性广,生存温度在3°--37°,最适生长温度18°--32°,耐低氧,并可在各种劣质水体中生长。红螯虾不喜斗和自相残杀,能忍受高密度环境。
在生长过程中,红螯虾会经历多次脱皮,脱皮多在晚上及浅水区进行,每次脱皮后,虾体比原体宽大15%--35%。它们是广谱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为辅,在人工饲养中,投喂市售的配合饲料均可有好的生长。
澳洲淡水小龙虾的人工养殖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生长速度快,气温适应性广,个体适中,耐低氧,吃性杂,抗病力强。这些特点使得澳洲淡水小龙虾成为了养殖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