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春42(蓝):辽宁农业的蓝色希望

2025-07-10 05:11:30 发布

在辽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辽春42(蓝)的小麦品种正以其独特的蓝色魅力,为当地农业带来新的生机。这个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赢得了农民的青睐。

辽春42(蓝)以其春性和早熟的特性,成为辽宁省小麦种植的新选择。它在短短85天左右的生育期内,就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幼苗直立,株高约87厘米,穗型纺锤,白壳长芒,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蓝粒,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蓝色光泽,这是其名称中“蓝”字的由来。每穗平均含有33.2粒,穗粒重达1.09克,千粒重更是高达33.35克,显示出其良好的结实能力。

在产量方面,辽春42(蓝)同样表现出色。2017年和2018年的试验数据显示,其平均亩产分别为320.7公斤和330.3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3.5%和3.8%。两年平均亩产达到325.5公斤,比对照辽春18号增产3.7%,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辽春42(蓝)的高产潜力。

种植辽春42(蓝)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栽培技术。播种期应在3月10日至3月25日之间,亩保苗数控制在43至45万株,行距20厘米,播幅5至8厘米,播种深度3至4厘米。在施肥方面,亩施基肥(农家肥)3000至5000公斤,种肥(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苗期追施尿素20公斤。病虫害防治同样重要,5月下旬需防治蚜虫,6月中下旬防治粘虫,确保作物健康生长。7月初,小麦蜡熟末期要及时收获,并做好脱粒晾晒工作,以避免籽粒发霉变质和虫蛀。

经过严格的审定,辽春42(蓝)符合辽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灌溉种植。这一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辽宁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是辽宁农业发展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