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新突破:常优粳1818,高产抗病的杂交晚粳稻
在江苏的稻田里,一种名为常优粳1818的杂交晚粳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和农业专家的目光。这个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和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品种,以其审定编号苏审稻20220065正式亮相。
常优粳1818以其绿色叶片和挺拔的叶姿,展现出了较强的分蘖力和良好的株型集散,使得群体整齐度极高。成熟时,它的颜色转变均匀,抗倒性也很强。在联合体区试中,常优粳1818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57.4天,比甬优1540短3.5天,株高117.6厘米,每亩有效穗达到16.2万,每穗总粒数为256.0粒,结实率高达86.6%,千粒重为25.6克。
在抗病性方面,常优粳1818同样表现出色。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对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具有抗性,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感。米质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2019年的检测结果,常优粳1818的整精米率达到74.2%,垩白粒率17.0%,垩白度2.1%,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4%,长宽比2.3,达到了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上,常优粳1818在2019至2020年的江苏省杂交晚粳常熟市农科所科企联合体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865.1公斤,比对照甬优1540增产4.0%。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823.4公斤,同样比对照甬优1540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播种前需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大田则需重点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并及时防治纹枯病,注意破口期综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
最终,常优粳1818通过了审定,适宜在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增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