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杂7号:油用向日葵的高产之选

2025-08-14 05:12:40 发布

在广阔的田野上,一种名为“龙葵杂7号”的向日葵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油用性能和稳定的产量,成为农民朋友们的新宠。这款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杂交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势,在向日葵家族中脱颖而出。

“龙葵杂7号”是一种油用型中早熟杂交种,它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04天,需要≥10℃的活动积温大约为2245℃。这种向日葵株高可达215.0厘米,茎粗2.7厘米,叶片数为41,且不分枝,花色橙黄。花盘平展,倾斜度水平向下,直径达到20.6厘米,结实率超过80%,百粒重7.0克。籽粒为黑色,带有褐色条纹,近圆形,排列紧密,不易落粒。含油率高达42.83%,籽仁率72.30%,是油料作物中的佼佼者。

在抗病性方面,“龙葵杂7号”表现出中感盘腐型菌核病、根腐型菌核病、黄萎病、黑斑病、褐斑病和锈病的特性。在产量上,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168.9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3.0%;第2生长周期亩产更是达到223.00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4.8%。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每亩施磷酸二铵10~13.3千克,钾肥2~3.3千克;追施尿素6.7~10千克。播种时,黑龙江省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1对真叶期间苗,2~3对真叶期定苗。每亩保苗约2500株。田间管理要及时铲趟2~3遍,成熟后及时收获和晾晒,减少病虫鼠鸟的危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原种繁殖空间隔离距离5000米以上,不育系、保持系2:1或4:2种植,同期播种。配制杂交种空间隔离距离3000米以上,不育系、恢复系8:2种植,同期播种。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为黑龙江第一、二、三积温带以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春季种植。在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高发区及地势低洼易涝区域需谨慎种植。不宜连作,以免病虫害发生加重,造成减产并降低商品性。播种时,应足墒播种,播深不宜超过3厘米,避免播种过深影响出苗。在不良气候条件和环境胁迫下,向日葵可能会发生分枝现象。花期遇到高温、干旱、干热、大风或阴雨冰雹低温天气,会降低花粉活力,造成减产。开花、授粉、灌浆期间,雨水过多可能导致病害严重发生,需要及时防治。杂交种种子应妥善保存于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为杂交种,不宜留种种植,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向日葵对除草剂敏感,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谨慎使用,并注意前茬作物除草剂的残留药害。合理施肥,及时收获,并做好病虫草鼠和鸟害的预防工作。

“龙葵杂7号”以其高产、抗病、油含量高的特点,成为了油料作物种植的新选择,为农民朋友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