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双季丰收的秘诀:黑龙江省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
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地下苹果”。过去,这里一年只能收获一季中晚熟品种的马铃薯,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黑龙江省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区栽培的极早熟马铃薯品种,配合一系列创新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两熟的奇迹,让早春市场不再依赖外进,丰富了当地居民的“菜篮子”。
品种选择:
首先,选择是关键。我们精选了出苗后60天内即可收获的极早熟马铃薯品种,如东农303、费乌瑞它、早大白和天超白,这些品种不仅生长势强,而且产量高,品质优。
暖种、切块、催芽、晒芽:
3月中旬,我们将种薯从窑中取出,挑选无病种薯,在20°C左右的室内进行暖种和催芽7~8天。待芽萌动后,按芽切块,每块约25g,并用草木灰拌种块。2~3天后,将种块放到20°C左右的棚室内,一层潮湿细土一层种块,堆积2~3层,最上层为细土,上覆地膜催芽。当芽长到1.0~1.5cm时,扒出种块晒芽,使芽变粗、变软,以利栽种。
施肥、整地、扣膜:
清明前后,当耕层化透,每公顷施腐熟厩肥45~75吨、磷酸二铵300kg、尿素225kg、硫酸钾225kg,扬均后旋耕,起垄,垄距60cm。用耙子将垄台上土块搂到沟内,使垄变矮,以利揭膜后覆土,扣地膜。
栽种:
4月中旬,按20~25cm株距在地膜上打眼,深10~12cm,栽种块,灌埯水,覆土封埯。
田间管理:
5月1日前后,当幼苗拱土顶膜时放苗,用土将膜口封严;未出苗的埯应每隔2埯扒开一个苗眼,使之与外界通气降温,以防烧苗。当田间少量植株现蕾开花时揭膜,人工拿大草,培土,此时不可用锄头铲,以免将小块茎铲掉。叶喷一遍土豆膨大素和叶面肥,灌水,1周后再灌一次水。
收获:
当植株底部叶片变黄时,可根据下茬、市场供求及价格情况分次或一次采收上市。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栽培技术,黑龙江省的马铃薯种植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增加了种植的灵活性,使得马铃薯收获后的土地可以复种多种作物,如秋白菜、秋萝卜、晚油豆角等,甚至可以移栽晚西瓜、晚青椒、晚茄子、秋甘蓝,成为玉米大双覆、西瓜等的理想间作作物。这样的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率,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