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业新突破:渝红优9341,杂交水稻的新星
在重庆的稻田里,一种名为渝红优9341的杂交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这一品种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共同培育,以其审定编号渝审稻20200033,正式亮相于农业舞台。
渝红优9341是一种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以其独特的生长周期和产量脱颖而出。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长达143至166天,平均153.2天,比常规品种稍长,但带来的是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这种水稻的平均株高达到120.4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长24.8厘米,亩有效穗14.9万,穗平着粒数172.9粒,结实率平均达到82.0%,千粒重27.9克,种皮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在抗病性方面,渝红优9341表现出中感稻瘟病的特性,综合抗性指数为6,抗性病级5级。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建议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产量方面,渝红优9341在两年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562.3千克,比对照黄华占增产13.5%,比对照渝红稻5815增产21.3%。生产示范平均亩产更是达到565.3千克,显示出其在实际种植中的高产潜力。
在品质上,渝红优9341同样表现出色。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5.8%,粒长7.0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7%,垩白度1.1%,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8%,透明度1级,碱消值6.2级,完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等。食味鉴评更是高达83.1分,证明了其在口感上的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3月上中旬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每窝栽2~3粒谷苗,亩植1.2~1.5万窝。这些技术要点为渝红优9341的种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其在适宜地区的最佳生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渝红优9341符合重庆市特种稻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为重庆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种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