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绿色营养的守护者
紫背天葵,菊科土三七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嫩稍和嫩叶为食,不仅味道鲜美,更因其丰富的营养保健作用而备受青睐。这种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的植物,以其无病虫害的特性,被誉为无公害蔬菜的典范。
育苗:生命的起点
紫背天葵的育苗过程简单而高效。春季,从健壮的母株上剪取6至8厘米的顶芽,每段带3至5节叶片,摘去基部1至2叶后,插入苗床。苗床可以是土壤、细沙加草灰,或是水槽中。株距保持6至10厘米,枝条入土约2/3,浇透水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在20°C的环境下,大约10至15天,紫背天葵便能成活,随后便可带土移植。在无霜冻地区,紫背天葵可以全年繁殖;而在北方,则需在保护地内育苗。
定植:选择合适的土壤
定植紫背天葵时,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的壤土,土壤微酸性为佳。每平方米施4.5公斤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深翻耙平后,做成平畦。
田间管理:细心呵护
灌溉紫背天葵的原则是土壤见干见湿,雨季时需注意排水防涝。每次采收后,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粪尿1.5公斤,或尿素15至22克,以补充养分。
采收:适时采摘
紫背天葵的采收标准是嫩稍长15厘米,先端具5至6个叶片。每次采收时,在茎基部留2至3节叶片,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约半月后,又可进行第二次采收。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一节,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南方地区全年均可收获,北方地区温室生产可周年采收,8月至9月为采收旺季。
母株的保存:延续生命
初霜前,在田间选择健壮的植株,截取顶芽,扦插在保护地内,留作母株来年使用。保护地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C以上,以确保母株安全过冬。
紫背天葵,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更是绿色健康生活的象征。它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以及母株保存,每一步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健康的承诺。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背天葵的世界,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