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稻185号:安徽省的绿色增产奇迹
2024-08-16 03:41:39
在安徽省的田野上,一种名为皖稻185号的杂交中籼稻种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的农业生产。这种稻种,编号为皖品审06010498,是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而成,它以协青早A为母本,与经过分子标记筛选的恢复系ZH171配组,于2004年诞生。
皖稻185号不仅在产量上展现出了其卓越的潜力,在2005年的安徽省验证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558.67公斤,比传统的协优57增产2.67%,一般亩产可达550公斤,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外观上,皖稻185号株高约115厘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挺窄,叶色从深绿逐渐转为淡绿,展现出健康的生长态势。它的分蘖力强,穗型大,着粒密,每穗总粒数约165粒,结实率高达85%,千粒重29克,是稻米品质的有力保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皖稻185号的米质达到了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仅为22.3%,比协优57低3.9个百分点,这不仅意味着口感更佳,也意味着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在抗病性方面,皖稻185号表现出了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更加环保健康。全生育期约140天,与汕优63相当,适合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种植皖稻185号,一般推荐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控制在30至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播种1至2粒种子苗。这样的种植方式,既保证了稻种的均匀生长,也方便了田间管理。
皖稻185号,不仅是安徽省农业科研的成果,更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希望。它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表现,证明了自己作为绿色增产的奇迹,值得每一位农民信赖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