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云南高原的酿酒新星——云酿7号葡萄
在云南高原的葡萄园中,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它就是“云酿7号”葡萄。这个品种以其卓越的酿酒品质和独特的生长特性,赢得了众多葡萄种植者和酿酒师的青睐。
云酿7号葡萄,登记编号GPD葡萄(2024)530023,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的杰作。这个品种是由华佳8号和马瑟兰两个品种杂交而成的,它不仅继承了父母本的优点,还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特性。
云酿7号的生命周期从3月上旬的萌芽期开始,到7月上旬的果实成熟期结束,整个过程需要126天。这个品种的二倍体特性,使其生长势中等,萌芽率达到了70%。它的幼叶呈现出黄绿色,而成龄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2.48厘米和15.20厘米。果穗呈圆锥形,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2.00厘米和8.00厘米,最大穗重可达181.90克,平均穗重为109.70克。每粒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1.10厘米和1.00厘米,最大单果粒重量为1.30克。果实的果皮厚度适中,无涩味,果肉柔软,且果粒与果柄难以分离,每粒果实含有3个种子。
在口感上,云酿7号的浆果呈现出蓝黑色,香味类型为青草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70%,可滴定酸含量为1.90%,单粒重为1.10克。这些特性使得云酿7号在酿酒时能够提供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云酿7号不仅在口感上表现出色,其抗病性和适应性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对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抗性,并且高抗黑痘病、白腐病和炭疽病。在耐旱性、耐盐碱性和耐高温方面,云酿7号的表现均为中等。在产量上,云酿7号在两个生长周期中分别比对照赤霞珠增产6.75%和10.38%,显示出其高产潜力。
栽培云酿7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例如,种植方式通常采用单壁篱架、T形整枝方式,种植密度根据人工耕作和机械耕作有所不同。冬季修剪时,除了留下骨干枝外,一年生新梢一般实行留2个芽的短梢修剪。夏季修剪则需要根据架式培养骨干枝,并在晚秋对旺长树的新梢摘心,以促进新梢基部芽眼饱满和花芽分化。
在肥水管理方面,成龄树需要在8月至9月间施基肥,次年谢花前滴灌,叶面追肥以氮肥和中微量元素为主。果实膨大期需要多次补充复合肥、硝酸铵钙和镁肥,果粒着色后增施钾肥,并在叶面喷施低浓度的磷酸二氢钾。病虫害防治方面,早春重点防治蓟马、蚜虫,花前做好预防,花期不使用农药,坐果后至果实膨大期主要防治白粉病、蓟马、螨类。
云酿7号适宜在云南高原的元谋、德钦、维西、弥勒地区春季种植,种植区极端最低气温需≥-15℃,年降水量需≤900毫米。在栽培时,需要注意果穗极紧,最好采用摘心、施尿素或喷赤霉酸的方式拉长花序,避免果粒拥挤,以增加果实受光率、提升品质。对于葡萄根瘤蚜抗性尚不明确的地区,建议使用适宜当地的高抗性砧木嫁接栽培。
云酿7号,这个来自云南高原的酿酒葡萄新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适应性,正在成为酿酒界的新宠。随着更多的种植者和酿酒师开始关注和采用这个品种,云酿7号有望在未来的酿酒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