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叶兰的栽培艺术:工厂化栽培技巧全解析
兰花,以其高贵典雅之姿,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花之一,深受人们喜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兰花中的珍品——薄叶兰的栽培奥秘。薄叶兰,以其花朵大、花期长而闻名,是兰科薄叶兰属的多年生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全属约有45个原生种,12个变种,6个天然杂交种。它们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微风潮湿冷凉地区,夜间能度过霜害,但最适宜的温度为日间18°C-21°C,夜间10°C-15°C。
繁殖技术方面,薄叶兰主要采用无菌播种繁殖和分生组培繁殖。由于温室中自然结实困难,人工授粉成为必要。授粉后果实成熟需10至12个月,半成熟时进行无菌播种效果最佳。分生组培则选取健壮母株的新芽、花芽或假磷茎生长点进行繁殖。
栽培技术要求严格。薄叶兰适宜生长温度为20°C-27°C,成花期最适生长温度为10°C-13°C,相对湿度80%,光照12000Ix-150001x。现代化温室是理想的种植环境,南方地区也可采用塑料温室规模化生产。栽培介质需排水良好,pH值4-6,常用水苔、泥炭土、腐叶土等混合植材。
种植小苗时,选用较细的树皮有利于生长。落叶性品种需较粗的栽培介质,常绿性品种则需较细的介质。瓶苗最佳移栽期为10月至次年4月。出瓶前需驯化1周,出瓶时应小心脱出并洗净根部培养基,用细小介质定植,压紧介质,栽培深度以完全遮盖根系为度。
小苗宜在遮光80%的温棚中,保持75%以上的相对空气湿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2°C-25°C,夜温15°C-18°C。栽后第3天内每天叶面喷淋清水1-2次,干燥季节需2-3次。随着小苗适应和生长,逐步增加光照量。栽植后1个月内勿急于施肥,视根系生长状况,每隔7-10天施薄肥1次,以叶面淋施为主。
薄叶兰每年需换盆1次,最佳换盆时机为早春至擁,注意不要拖延至盛夏。换盆时须小心移动植株,去除旧栽培介质和坏死的根。介质装填时假球茎应种植在新盆中央,以给新芽发展留出空间。
种植管理方面,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种植期,种苗应选择生长势好、假球茎肥大、叶片无损伤、无病害的健壮苗定植。小苗宜于1.5寸盆中,中苗期换盆时用2寸-2.5寸的盆,大苗换盆时宜种植到3寸-3.5寸盆中。同时在栽植好后于上面加一点发酵树皮及活性碳。
光照管理上,薄叶兰以半阴环境和散射光为宜,落叶种要求光照较常绿种为强,遮阴以50%-70%为宜,而常绿种以遮阴60%-80%为宜。夏季当温度超过27°C以上时,应用80%黑色遮阳网遮阴,温度在27°C以下时用60%-80%的遮阳网,冬季根据实际情况应多接受充足光照。
湿度管理方面,薄叶兰喜高湿环境。春秋空气湿度为70%-80%,夏季为80%-90%,冬季为60%-70%。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时,可通过雾化喷水或湿帘系统增加湿度。空气湿度过大时,应加强通风调节。
肥水管理上,浇水要见干见湿,栽培基质不能积水,积水则易造成烂根。同时要随时保持通风,因为薄叶兰是重水的植物但又怕细菌感染,所以浇完水不能湿太久。另外,水质必须用经过处理的微酸性水。浇水必须按季节、气温情况而定。一般来说,6-9月气温稍高时应多浇水,通常1天-3天浇1次透水。冬春季温度偏低时要少浇,保持根部稍干些,盆内基质变干时再浇。
薄叶兰根系为肉质根,施肥时宜宁稀勿浓,一般液肥稀释2000倍以上较为合适,要做到薄肥勤施,否则影响兰苗的正常生长。在春、夏、秋三季的生长旺盛期,施肥以氮、磷、钾比例不同的肥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