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新宠——“运旱719”小麦品种

2024-08-18 05:28:49

在山西省的广阔土地上,一种名为“运旱719”的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抗旱性能和高产潜力,正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05,为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希望。

“运旱719”小麦的植株生长健壮,幼苗半匍匐,根系发达,叶片深绿,株高适中在80至87厘米之间。它的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抽穗期叶色呈现浅灰绿,穗中等大小,呈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穗码密实,小穗结实多数为3至4粒,穗粒数在30至36粒之间。籽粒短圆形,质地硬质,千粒重在36至40克之间,展现出良好的分蘖力和成穗率。

在抗病性方面,“运旱719”小麦表现出中感条绣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害对作物的影响。而其品质分析更是令人瞩目:容重高达783g/l,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5.88%,湿面筋36.0%,沉降值63.5ml,吸水率63.6%,形成时间5.7分钟,稳定时间4.7分钟,弱化度92F.U,粉质质量指标87un,评价值59,硬度64.5,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卓越的品质。

在产量表现上,“运旱719”小麦在2008至2009年的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248.8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1%。在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77.4公斤,比对照增产9.6%,试验点5个,全部实现了增产。

栽培“运旱719”小麦时,适宜播期为秋分前后,亩播量7至8公斤。在施肥方面,需要氮、磷配合施足底肥。旱年生育后期注重三喷,以提高粒重;丰水年则需注意防止倒伏,以提高产量。

“运旱719”小麦适宜种植于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它不仅为干旱地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当地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