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滇杂501,云南粳型杂交水稻的绿色希望

2024-07-30 02:21:43 发布

在云南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上,滇杂501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骄傲,滇杂501以其优异的性状和稳定的产量,为云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

滇杂501,一个经过严格审定的品种,编号为滇审稻2009013号,由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孕育而生。它源于2003年的一次科学探索,自育的不育系D5A与恢复系Y-11的完美结合,孕育出了这个粳型杂交水稻的新星。

滇杂501的全生育期为175天,植株挺拔,株高达到115.8厘米,叶片淡绿,谷粒细长且色泽淡黄,短芒点缀其间,展现出其独特的自然美。穗长22.3厘米,穗总粒数148粒,而实粒数更是高达102粒,千粒重达到25.6克。在亩有效穗数上,滇杂501以27.37万穗的优异表现,成穗率高达77.04%,难落粒的特性更是保证了其在收割时的高效率。

在米质检测上,滇杂501同样表现卓越:出糙率82.1%,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3.2%,直链淀粉含量16.4%,胶稠度80mm,粒长6.4mm,长宽比2.8,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这不仅保证了滇杂501的食用品质,更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在抗病性方面,滇杂501的稻瘟病抗性级别为4级,属于中感,这为种植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减少了因病害带来的损失。

产量表现上,滇杂501在2006至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75.3千克,尽管比对照合系41号减产3.2%,但在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达到了728.6千克,比对照平均增幅9.6%-34.3%,这充分展示了滇杂501在实际种植中的高产潜力。

滇杂501的适宜种植区域为云南省海拔1600-1800米的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为滇杂501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滇杂501不仅能够茁壮成长,更能够为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希望与丰收。

滇杂501,一个在云南高原上绽放的绿色希望,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云南的水稻品种,更为云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我们期待,这颗高原明珠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光发热,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绿色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