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两优389: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高产新品种

2025-07-27 05:36:05 发布

在安徽省的田野上,一种名为T两优389的水稻新品种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品种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出色的产量和稳定的生长特性,获得了审定编号皖审稻20211039的认证。

T两优389是一个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它源自于T338S和R449的杂交。在2018年和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T两优389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数据:平均株高达到123.6厘米,亩有效穗数为15.6万,每穗总粒数高达227.9粒,结实率达到84.9%,千粒重为26.4克。全生育期为135.5天,与对照品种相比,熟期稍长1.0天。

在产量表现上,T两优389同样不负众望。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691.9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49%,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2019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95.1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21%,虽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仍然显示出了增产潜力。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624.3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05%。

尽管T两优389在产量上表现出色,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根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的抗性鉴定,该品种在2018年对稻瘟病和稻曲病表现出中感,对白叶枯病感病;2019年对稻瘟病中抗,对稻曲病和白叶枯病感病。因此,种植T两优389时,需要特别注意对这些病害的防治。

在米质方面,2018年的检验结果显示米质为部标普通,而2019年提升至部标三等,显示了品种质量的逐年提升。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T两优389需要在5月上旬播种,亩播量约为12千克,秧龄35至40天。大田栽插密度为13.3×23.3厘米,每穴播种1至2粒种子苗。施肥方面,大田亩施纯氮14千克,其中70%作为基肥,返青时施15%作为追肥,余下的15%作为穗肥,对于缺钾的田块还需适当补施钾肥。灌水管理上,应采取浅水活棵、湿润促根促蘖的方式,当亩茎蘖苗数达到18至20万时进行烤田,收割前7天断水。病虫害防治上,需特别注意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

综上所述,T两优389是一个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的新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虽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但其高产和稳定的生长特性,使其成为农民朋友的一个优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