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培育新型超级稻,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2025-08-16 05:59:07 发布
在农业科技的前沿,福建省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种新型“超级稻”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杨仁催教授的带领下成功育成。这一成果不仅有望彻底告别传统的“920”(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还预示着超级杂交稻生产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实现降低成本、稳产增产、减少污染的多重目标。
自1997年起,杨仁催教授便开始了一项创新的研究,他采用核辐射与常规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诱变待改良品系,以获得一种能够解除包穗、增强水稻生理机能的基因——水稻高秆性基因(eui)。这一基因的发现,为遗传解除包穗提供了可能,并在此基础上,杨教授成功配置了优势明显的高秆隐性杂交稻,即e-杂交稻。随后,他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超级稻”上,育成了新型品种。
在省科技厅最近举行的专题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学育种专家对这一名为“超级e-杂交稻”长穗颈的不育系——“培矮64es(1)”进行了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新品种不仅保持了原不育系培矮64es的优良特性,还成功克服了原不育系种子生产需喷施大剂量“920”的弊病。这意味着,我们有望建立一个不用或少用“920”的种子高产优质、不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体系,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袁隆平院士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是“对杂交水稻事业的一大贡献”。福建省的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超级稻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随着新型超级稻的推广,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