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767S: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籼型两系不育系新品种
探索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我们发现了中767S,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籼型两系不育系水稻新品种。这个品种以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和优异的农艺性状,为水稻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767S的审定编号为浙审稻(不育系)2020010,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育种团队包括唐绍清、胡培松、圣忠华、魏祥进、陈宏法等专家。它的亲本来源是Bph68S//鄂中5号/蜀恢85,这一组合赋予了中767S独特的遗传优势。
在田间,中767S展现出中熟中籼的特质,株高适中,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偏强,剑叶挺直,偶有顶芒。谷粒呈中粒形,稃尖秆黄色,柱头白色,这些特征使得中767S在众多水稻品种中脱颖而出。经过对30个稻穗的考察,柱头外露率达到56.81%,其中双外露率为17.11%;在制种田中,异交结实率达到了30.1%,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中767S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巨大潜力。
育性方面,中767S表现出色,不育株率达到100%,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败育率同样为100%,主要表现为无花粉。这一特性对于保持杂交水稻的纯度至关重要。此外,中767S的不育起点温度在23.5℃以下,这一特性使得它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能够稳定表现不育性。
品质上,中767S同样不逊色。精米率达到71.0%,整精米率57.4%,米粒长6.2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仅为1%,垩白度0.1%,透明度达到1级。这些指标显示了中767S的高品质特性。在抗性方面,中767S对叶瘟的平均抗性为2.3级,最高可达3级,表现出中抗稻瘟病的特性。
综合来看,中767S以其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繁茂性佳、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中等、米质较优以及中抗稻瘟病等特性,成为了籼型两系不育系中的佼佼者。根据部颁(NY/T1215-2006)标准,中767S完全符合两系不育系育性转换的要求,预示着它将在未来的水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