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农业限制,互助县串收番茄水肥一体化椰糠栽培技术引领新潮流
在互助县,一项革命性的农业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这项技术不仅打破了因海拔高、气温低而只能一年种植一季作物的限制,还实现了蔬菜全年生产的目标。2014年,互助县成功引进了GP PRIVA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开启了串收番茄水肥一体化椰糠栽培的新篇章。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无土栽培循环农业种植系统及水肥一体化施肥机的精准操作。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适时流态监控调节技术、PLC和恒压变频供水技术,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分析运行情况,并实现故障排除。操作人员只需根据番茄的生长时期设定施肥灌溉程序,使用专用的水溶肥和pH调节液,就能确保作物得到恰到好处的营养。
在栽培技术方面,互助县采用了春夏秋冬一季栽培模式,从4月中旬定植至翌年2月底拉秧,生长期长达11个月。选择的品种是无限生长、早熟、口味佳、高产、抗病的优良串番茄品种佳西娜。育苗采用无土育苗法,穴盘规格为72孔,确保了育苗的高效和卫生。
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同样细致入微,包括支架、滴箭消毒、管道消毒、温室消毒以及营养液池及营养液消毒。水质处理方面,由于互助县地下水钙质含量高,pH值7.8左右,因此使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对地下水进行优化,提高作物吸收和肥料利用率。此外,为了促进番茄根系生长,营养液池中放入加热棒,使水温保持在18~20°C。
椰糠条的摆放及处理也是关键步骤之一。消毒后的支架上摆放椰糠条,椰糠条长1m,宽30cm,正面按株距25cm剪出定植孔,背面两侧按30cm剪出排水孔。椰糠条摆好后,施肥机设定EC值1.6 mS/cm, pH值6.3进行灌溉,充分浸泡椰糠,确保椰糠条吸足水分。
定植后的管理同样重要,包括查苗、温度管理、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等。例如,定植后的温度管理要求缓苗期提高温度,白天30~32°C,夜间18°C;缓苗后白天25~28°C,夜间13°C以上。水肥管理则要求根据作物的废液量调整灌溉次数和单次灌溉量,确保营养液EC值和pH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包括茎基腐病、番茄晚疫病、番茄灰霉病和虫害的防治。采收则选择在上午进行,冬天八九成成熟时采收,夏季一般为七成熟时采收。
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大大节省了水资源和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典范。互助县的串收番茄水肥一体化椰糠栽培技术,正引领着农业技术的新潮流,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种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