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辐优26:高原稻作的绿色革命

2024-08-23 05:47:28

在云南省的高原上,稻作种植正迎来一场绿色革命。"云辐优26",一个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研究所联手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为当地的稻作生产带来新的希望。

"云辐优26"的诞生,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它由两个研究所合作,通过苗期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两系不育系NHR111S与恢复系浙辐26组配育成。这一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68天,株高99.1厘米,穗长22.5厘米,穗总粒数172粒,穗实粒数135粒,结实率高达78%,千粒重30.6克。在生长过程中,它展现出旺盛而整齐的生长态势,剑叶直立,颖尖无色且有短芒,谷粒细长,易落粒,这些特性都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病性方面,"云辐优26"表现出了强大的稻瘟病抗性。品质检测显示,整精米率达到74.2%,垩白粒率26%,垩白度5.7%,粗蛋白含量为10.45%,直链淀粉含量为17.5%,胶稠度为53mm,米粒长宽比为2.73。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也显示了其在稻米市场上的竞争力。

产量表现上,"云辐优26"在2006-2007年的红河州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672.4千克,比对照增产2.8%。尽管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0.0千克,略低于对照组,但其稳定的产量表现和抗病性,仍然使其成为高原稻作的优选品种。

"云辐优26"的适宜种植区域为红河州内地海拔1400米以下、边疆1350米以下的籼型杂交水稻区。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不仅提高了当地稻作的产量和品质,也为高原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云辐优26"的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云南的稻作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