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川金58”:金针菇的新篇章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川金58”金针菇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特性,成为了食用菌界的一颗新星。由王波和贾定洪两位育种者倾力打造的这一品种,源自5D12和RY171的杂交,属于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白色品系,以其工厂化栽培的特性,为食用菌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川金58”金针菇以其白色、球形的菌盖和中等粗壮的菌柄而著称,菌盖直径在0.49至0.77厘米之间,高度则在0.34至0.53厘米,而菌柄长度则介于15.3至16.5厘米,直径在0.21至0.33厘米。这种金针菇的生长条件颇为独特,菌丝体在4℃至3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而子实体则在5℃至18℃的温度下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5℃至15℃。值得注意的是,菌丝体的生长并不需要光照,而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则需要5至2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
在营养成分上,“川金58”金针菇的干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5.1%,脂肪含量为1.4%,氨基酸总量为12.5%,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了健康饮食的优选。
抗性方面,“川金58”金针菇在多地两年的品种比较和大面积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色,没有发生病虫害危害,显示了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产量表现上,W5菌株的平均产量为0.5公斤/瓶,生物学效率为142.9%,相较于对照品种T022增产5.3%,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栽培“川金58”金针菇的技术要点包括:熟料栽培方式,适宜工厂化瓶栽;主料为玉米芯、棉籽壳,辅料包括米糠、麸皮等;出菇期间的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都需要严格控制。此外,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在子实体上套塑料片以固定其生长。
“川金58”金针菇适宜在能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设施内栽培,几乎不受季节限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母种易产生粉孢子,因此防范措施包括控制培养温度在17至18℃,以及将培养时间控制在5至6天。
“川金58”金针菇以其卓越的品质、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了食用菌产业中的佼佼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健康、美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