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以乡村运营催生村庄有机更新

2025-01-14 18:34:55来源:中国农网

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程卫新为会议致辞,欢迎大家来开化做客,共同研究、学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作为主办方代表致欢迎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改革开放大浪淘沙,像战旗村、金星村这样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村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的大会是一场以一线实践者为主体的交流盛宴,相信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愉悦的精神感受。”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浙江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峰分别作主旨发言。在孙中华会长看来,三中全会《决定》专题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做出部署,必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他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

邵峰主任是浙江不少“三农”法规、方案制定的起草者、牵头人。他为与会者总结了浙江省政府推进“千万工程”具体路径和操作办法。在他看来,“千万工程”是村一级版本的乡村振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催生出来了新型集体经济。邵主任对“村庄经营”“乡村运营”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区分,创造性地提出以这两者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新型双层经营体制的构想。他认为应该是老年服务而不只是养老服务,在乡村可以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浙江可以在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仝志辉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做了进一步的确认。他认为集体成员离不开成员,没有成员就没有集体。村庄集体因生育新增人员应当被确认为成员。留得成员在,集体才能在。留得成员在,不怕乡村不发展。“出生即成员”保证了集体生生不息。成员集体的职能是实现“成员集体”的最大利益,做到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兼容。

11日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有来有往。与会嘉宾围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各抒己见。巴林左旗浩布高嘎查党支部书记利富、始兴县绿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吴秀兰、仁化县新龙村村委会委员潘华雄、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张砚斌等分别介绍了所在村庄的基本情况、创新实践、碰到的具体困难和对未来五年的展望。与领导者、研究者的迷茫相比,一线实践者都对各自生活、所从事的乡村振兴事业充满信心。

12日上午,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葛宁为农禾之家会员代表作《2024农禾之家年度工作报告》。与会人员分成六组,以参与式讨论、分组汇报的方式交流了本机构2024年工作的成绩与困难,在这次年会的收获。农禾之家的牵头人刘建进、仝志辉、杨团分别作点评。

刘建进研究员对每组汇报内容依次作点评。他发现相比往年,今年的会议,专业合作社的从业者更自发自觉地投入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了。仝志辉教授说真实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并没有上下之分,只有情境的不同。发展集体经济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需要一个支持体系。大部分村庄“领头雁”不可能培养的现状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提高乡村振兴实践知识的传递的有效性。

杨团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二十年来农禾之家发展的历程和持续探索,并认为2024年年会有各种类型、各界别的人参与,开始吸引方方面面的人,充分体现农禾之家服务平台的开放性。下一步,农禾之家需要加强线下、分区域的合作,组建实业人士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型智库。她介绍了农禾之家团队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过程中做的工作、从战旗村的发展实践中获得的启示。各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需要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机制。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代表性做法和代表人物。发展集体经济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载体,要开展组织建设、资产建设、运营建设、人才建设、信息技术建设。

当天下午,金星村原书记郑初一作为向导,带领参会代表游览了金星村,向参会代表介绍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举行的此次研讨活动旨在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城乡融合的新形势下,找到、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位置,发挥好村庄这一集体的功能。会议由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主办、浙江开放大学开化学院协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