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新品种与节水技术助力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余帮强介绍: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南部山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卡脖子”问题。品种老化、抗旱技术落后和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为此,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马铃薯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抗旱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马铃薯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优质、抗旱、抗逆性强的品种是关键。过去,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仍是十多年前推广的“青薯9号”,品种更新换代缓慢。为此,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马铃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历时8-10年,从一万份材料中筛选,最终选育出马铃薯14号至29号共16个新品种,其中“宁薯19号”品种抗旱性强、丰产性好、广适性好,用途广泛,是马铃薯育种中的“万里挑一”的好品种。该品种已在西北区新品种联合试验中连续3年产量位居前列,有望成为宁夏马铃薯产业的更新换代品种。
除了品种更新,科研团队还针对宁夏干旱少雨的特点,研发了多项抗旱节水技术。其中,“膜上覆土”和“膜面集雨”技术最为突出。膜上覆土技术将起垄、覆膜、施肥和播种“四位一体”,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膜面集雨技术则通过在膜面形成集雨沟,将无效降雨转化为有效降雨,有效应对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此外,团队还致力于研发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解决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马铃薯研究中心已在宁夏中南部地区建立10个左右实验基地,其中宁南山区有6个,并在甘肃设立2个试验点。2023年,在极端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宁薯19号”等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田平均增产24.50%,平均每亩节本增收247.79元,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该中心在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专题试验16项,展示高产抗旱小杂粮、马铃薯、胡麻新品种38个、抗旱节水种植新技术13项,并在海原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建立新品种及新技术示范基地7个,示范面积2400亩,示范推广小杂粮、马铃薯、胡麻新品种8个,新技术6套。近几年,宁夏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其中固原的种植面积在70-80万亩左右,中卫市海原县在30-40万亩左右。
固原分院马铃薯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不仅为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固原分院马铃薯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新品种选育和技术研发,为推动宁夏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