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昌:第一书记的“牛”转“鸡”遇故事
走进四川省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帽子背的山坡上,村民们在连片的菊苣田间忙碌,为即将在此安家的平昌瓦灰鸡做最后的准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记录着独柏村产业从传统肉牛养殖的困境中破局,再到如今迈向品牌化发展的关键两步。而这场升级的策划师,正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驻村第一书记石溢。
2023年8月,石溢初到独柏村,发现村民长期依赖的肉牛养殖业正面临严峻挑战。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匮乏;玉米、豆粕价格连年上涨,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市场行情波动,村民收益不稳定……一个个难题,像大山一样横亘在致富路前。
为破解难题,凭借派员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石溢并没有轻易下结论。他第一时间邀请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多次深入独柏村,进行实地“会诊”。专家们踏遍了村里的坡地林地,详细分析了海拔、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一个巧妙的思路逐渐浮现:何不将省畜科院自主培育的优质牧草——“川畜3号”菊苣,来发展林下养鸡?
“川畜3号”菊苣是由省畜科院牧草团队培育的优质牧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多年生、抗逆性强等突出优点,菊苣被誉为“天然的绿色抗生素”,是优质的畜禽饲料。一个“以草代料、种养结合”的思路逐渐清晰:利用村里丰富的坡地种植菊苣,并用菊苣饲喂林下跑山鸡,构建“菊苣+跑山鸡”的生态循环模式。
理论可行,更要实践验证。在石溢的推动下,村集体率先开辟了一片试验田,开展了“菊苣+跑山鸡”的小规模生态饲养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用“川畜3号”菊苣喂养的跑山鸡,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毛色更光亮,体质更健壮,鸡肉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次的“试验鸡”被通江县的某老板以高出市场价3元/斤的价格全部买走。这个小规模试验的成功,像一颗定心丸,给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首战告捷,但石溢的思考并未停止。“普通的跑山鸡市场竞争激烈,我们能否打造出更具特色、更高价值的独柏品牌?”他的目光落在了平昌县的地理标志产品——瓦灰鸡上。瓦灰鸡作为本土优良品种,肉质鲜美,本身就自带品牌光环和市场认可度。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思路应运而生:为何不将已验证成功的“菊苣养殖”模式,与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瓦灰鸡”这个黄金品牌相结合?
手握成功的试点数据和详尽的规划方案,石溢的底气更足了。他多次奔波于村、镇、县之间,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成果、争取资源。最终,一个旨在推动独柏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成功落地,项目核心区就定在了帽子背。
如今,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启动。规模化种植的“川畜3号”菊苣在坡地上茁壮成长,静候它们的主人——那些即将在此生态放养的“金凤凰”瓦灰鸡。站在帽子背的山坡上,石溢信心满满:“从养牛到养鸡,不仅是产业转型,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我们要让‘菊苣+瓦灰鸡’成为独柏村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