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清空”废旧地膜 让农田更好“排毒养颜”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各苏木镇紧抓当前农田空闲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废旧地膜清除专项行动,让田间“白色垃圾”无处藏身,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在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五社的地膜回收现场,一派忙碌景象。一台台残膜回收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锋利的耙齿稳稳插入泥土,顺着田垄缓缓前行,将残留的地膜尽收“囊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残膜被机器后方的卷筒精准卷起,层层压实成规整的膜捆,从机身上滚落。短短半天时间,原本遍布残膜的农田便恢复了整洁模样。
村民赵金善告诉记者,“残膜留在地里,影响种子的发芽,也污染了土壤。现在成立了专业残膜回收车队,有专业的机器收集残膜,农作物的种子发芽率也提高了,土地污染也降低了。”
农田残膜的及时回收,对土壤健康和农作物生长有着实实在在的益处。一方面,通过清除残膜,可以有效避免塑料残留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提升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另一方面,残膜回收从源头减少了“白色污染”,切实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2025年,乌拉特后旗覆膜农作物占种植总面积76%以上,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依托项目实施,在全旗设立了四个临时残膜回收点和三个残膜回收再利用企业,通过机械化回收和加工再利用,废旧地膜被制成塑料颗粒,用于制造滴灌管带等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实现了增收、环保“双促双赢”。“地膜回收是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废旧地膜回收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扩大覆盖范围,让‘回收残膜、保护土壤’的理念深入每一户农户心中。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引进更高效的残膜回收设备,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王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