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强化
2025-10-30 22:15:52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展示2024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重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其中,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强化。
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强发、并发,农业作为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的产业,必须调整自身,以适应未来可能加剧的气候变化影响,确保粮食安全。
《报告》提到,2024年,全国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任务超过800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超过1000万亩;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在7省(区)的11个市和7个县开展国省市县四级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试点;推进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9.4%,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88%、80%。
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尤其是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000万户以上,减少散煤使用8000万吨左右,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83%。
此外,《报告》提出,我国已初步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青藏高原、黄河流域等关键脆弱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升。此前,17个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持续推动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31个省级行政区域已经制定实施本地区的适应行动方案,39个城市正在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战略、省级行动、城市试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