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棚”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温控系统,还有数字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这两大系统可以随时监控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棚内温度会控制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到了夜间,温度会控制在22摄氏度,这套智能系统打破了季节与气候限制,配合园区气象站的实时监测调节,无论天气如何,棚内都能保持作物生长最佳环境。”园区相关负责人李中说,4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通过物联网实现“手机远程管大棚”,温度、湿度、光照数据实时调控,水肥利用率提升40%,亩产值突破1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设施农业的标杆。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光热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补贴、主体承建、农民种植、农企合作”模式,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重点培育大山、鲜农、民隆等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新型主体,建设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如五原县民隆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培育的黄柿子“635”“650”新品种,抗病性强且口感沙甜,成为“天赋河套公用品牌”的核心产品。杭锦后旗引进陕西坤丰集团,示范冬枣种植,提高设施种植效益。
2023年至2024年,巴彦淖尔市新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1.05万亩,90%为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目前,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累计达到32.67万亩,全年总产值预计达到26亿元。其中,塑料大棚面积23.03万亩,以薄皮甜瓜、厚皮甜瓜、麒麟西瓜、西红柿种植为主;日光温室9.59万亩,以育苗和果蔬种植为主;智能温室0.05万亩,主要用于育苗和果蔬采摘观光。
2025年,巴彦淖尔市计划新改建设施农业2.8万亩,打造“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3个。另外,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发展设施鱼菜共生模式,构建设施新型复合耕作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今后,巴彦淖尔市将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联合科研院所攻关抗逆品种、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培育壮大“天赋河套”品牌,推动更多设施农业产品进入北上广深等地高端市场。总之,巴彦淖尔市将通过规模化布局、科技化赋能、融合化发展设施农业,让设施农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