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南溪区:“一喷多促”赋能晚秋生产 科技支撑稳粮增收

2025-08-28 17:16:00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8月27日,四川省晚秋生产暨“一喷多促”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与会代表深入南溪区大观镇菜花村田间地头,观摩无人机精准作业场景,走访宜宾市农科院大观科研基地,交流晚秋粮食生产经验,共商秋粮丰收大计。

“嗡嗡嗡——”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菜花村的晚秋生产暨“一喷多促”核心示范区,3架植保无人机低空巡航,将磷酸二氢钾、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芸苔素混合而成的药肥雾滴,均匀洒向蓄留再生稻的田间。

示范区的良好长势,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托底。这里田块平整连片,灌溉沟渠与耕作道路纵横交错,一旁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内,育秧设备、烘干机组、虫情监测站一应俱全。“我们按‘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要让晚秋生产有‘良田’托底。”南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彪介绍,该区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4.25万亩,其中晚秋生产再生稻14.3万亩,通过订单生产与五粮液、恒飞米业等企业合作,仅水稻一项就实现亩均收益705元,带动农户增收1128万元。

粮食提质增产,科技是关键引擎。不远处的宜宾市农科院大观科研基地,正为晚秋生产提供硬核支撑。基地内,宜香优2115、宜优727等水稻品种,宜薯1号、华颂香早等马铃薯品种,宜夏豆1号、贡夏豆20等大豆品种整齐排列,标注着各自的生育期、数据表现;乘坐式履带多功能整地机、手扶式开沟机等丘陵地区专用农机,吸引众人驻足。这个占地600亩的综合科研基地,承担着21个学科的田间试验,自成立以来已育成晚秋作物品种15个、研发专用农机具11台(套),10个品种入选各级农业主导品种,全方位助力晚秋作物单产提升。

为实现目标,宜宾深入实施“四大工程”:以良田提标固基工程筑牢根基,202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9.6万亩;以高产示范建设工程树立标杆,建立再生稻超高产攻关点13个、高产片26个、带动区9个;以主体培优引航工程激发活力,新增种粮大户767户,同比增长51.1%;以科技创新推广工程突破瓶颈,育成多个晚秋作物新品种,攻克多项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