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协作搭桥梁 品牌赋能促增收
南宁冬韵暖,协作情意深。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重举办。这场盛会设置“一会一展一赛一对接一研讨一招聘”六项活动,通过成果展示、业务交流、对接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搭建起跨区域劳务协作的坚实桥梁,全方位展示全国劳务品牌的发展成果,让“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前在老家种地,一年收入刚够糊口。现在在温州市上班,月入近7000元,还能通过‘浙阿乐业云’平台随时和家人视频。”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藏族务工者那么泽里的故事,成为浙川劳务协作的生动注脚。
在今年大会的劳务协作签约仪式上,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再次签署劳务协作协议,这一延续多年的协作机制,让高原群众在浙江稳定就业。
这样的跨省协作故事近年来不断涌现。沪滇协作孕育的“保山咖啡师”激活乡村产业,苏陕共建的“丹凤厨工”香飘东部市场,津甘打造的“津甘飞手”推动西部低空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签订省、市、县各级劳务协作协议2200多份,从简单的劳动力输送,升级为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权益保障全方位覆盖的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劳动力资源在区域间有序流动、优化配置。
大会上,“吕梁山护工”就业创业典型许艳平的分享令人动容,“多年前,我靠着技能培训走出大山,如今9万余名‘吕梁山护工’扎根20多个城市,年工资总收入超16亿元。”从务工人员到技能人才,劳务协作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更让一个个劳务品牌成为连接山海、促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以前找工作,投简历要等消息,一个岗位还要面临十几人的竞争压力;现在AI智能推荐更精准,还能模拟面试点评,找工作效率太高了!”今年大会的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专场招聘设置了“AI求职体验专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的求职者潘丹丹兴奋地体验着科技带来的就业新便利。
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劳务品牌建设,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为劳务协作插上智慧的翅膀。
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的碰撞,让劳务品牌焕发新活力。天津“武清绢花彩扎工匠”果兆静现场展示绒花制作技艺,从染色到掐丝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如今武清绢花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亚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肃“敦煌文创师”勾勒的飞天纹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文创产品;广西“八桂米粉师傅”亮出精湛刀工,一碗米粉带动40万人就业创业。这些劳务品牌不再是简单的“务工标签”,而是兼具技能价值、文化内涵与产业竞争力的“金名片”。
伴随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更多贴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新型劳务品牌加速涌现。上海“杨浦低空飞行数控师”聚焦城市治理、应急救援、低空文旅、低空物流四大应用场景,推动人才从单一操作向复合型解决方案专家转型;“广西新能源汽车工匠”每年培训2000到3000人次,品牌形象代言人李平武带领团队攻克20多项技术难题,节约开发成本7000余万元。从“体力型”到“技术型”,劳务品牌的转型升级,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有活干’,更要让大家‘干得好、挣得多’。”大会上“宁南茧哥丝妹”劳务品牌的发展故事引人深思。该品牌依托千年蚕桑文化,构建“蚕桑+美食、康养、研学”等多元业态,已累计带动10.2万人栽桑养蚕、2.5万人实现就近就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0亿元,助农增收8.46亿元。
这种“品牌+产业”的融合模式,正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湖北“秭归飞手”将无人机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培训持证飞手2000多人,带动就业创业2万多人,年社会化服务飞防面积达100万亩次,节药、节工、节时等成效明显;江苏“东海穿戴甲工匠”依托水晶产业基础,建立穿戴甲设计、建模、运营全链条培训体系,美甲师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广西“横州茉莉花茶师”品牌深化产才融合,构建“培训-就业-产业”循环格局,综合产值超180亿元,推动产业与就业双向赋能。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劳动者受益,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让劳务品牌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就业增收的“双引擎”。江西打造“赣字号”劳务品牌,制定172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建成31个实训基地、33处劳务品牌就业之家,提升从业者技能,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浙江将劳务品牌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创业实践紧密联动,带动增收5000多亿元;湖北“恩施一红一绿制茶师”劳务品牌为12家茶企提供技术升级方案,帮助小微企业产值提升40%。
国务委员谌贻琴在大会上强调,“十五五”时期,要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推动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区域发展”转向“全国协同”。这为新时代劳务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国培育劳务品牌近2500个,带动超亿计的农民工就业,成为促就业、助发展、惠民生的重要载体。
大会虽已落幕,但劳务协作的纽带越系越紧,劳务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从阿坝高原到东海之滨,从蚕桑田垄到锂电车间,一个个劳务品牌正托举着群众的就业梦想,一项项劳务协作正带动着地方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劳务协作与劳务品牌建设必将续写更多技能成才、就业增收的动人故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