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抚绿 林下“生”金

2025-10-24 21:15:26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碧连村的药材种植基地,眼前呈现的是一幅连绵的青山温柔环抱,茂密的森林植被层层叠叠,宛如铺展的绿毯的生机盎然的画卷。

这里有着浓密的枝叶在上空交织,巧妙地过滤了灼热的阳光,营造出一片温润清凉、适宜植物生长的“小气候”。在这得天独厚的荫蔽下,成片的黑三七在肥沃的土壤中舒展茎叶,茁壮成长。枝头间,饱满的果实傲然挺立,焕发着勃勃生机。这片盎然的绿意,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动人音符,更是当地撬动经济发展的宝贵“致富药方”,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黑三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堪称不可多得的珍稀药材。墨江县发展林下种植,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这里山地资源极其丰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湿润多雨、荫蔽良好的森林环境,为黑三七等林下作物的繁育提供了近乎理想的生长沃土。

近年来,墨江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当地着力推动林下种植产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并提升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力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频共振、协同并进”。

“黑三七偏好阴凉湿润的环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是其存活生长的关键。”云南富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明富介绍,“森林提供的天然遮荫和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模拟了近乎野生的生长环境,使得这里出产的黑三七品质尤为上乘,药效更佳。”

正是循着这条绿色发展的路径,2017年,云南富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墨江县林业和草原局达成合作协议,租赁了联珠镇碧连村大黑箐区域约1030亩的国有林地,专门用于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经过数年的精心耕耘,如今这片基地已成功栽种黑三七近500亩。其中,10余亩已进入期盼已久的采收期,另有种植了四至五年的近400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走进碧连村的药材基地,工人们正趁着好天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除草、日常管护等各项工作。

“以前这片山林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现在公司来搞林下种植,我们村民真是受益良多。不仅能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还能跟着专家学习种植技术,积累经验,以后自己说不定也能尝试种植呢。”来自墨江县联珠镇碧溪村小中寨组的村民张金勇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基地的成功运营,不仅盘活了昔日闲置的林下空间,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实实在在地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墨江县在林下药材产业的发展上,目光并不局限于种植环节,而是持续致力于拉长产业链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基地积累了从育苗、种植到精细管理的全套宝贵经验,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同时还培育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除此之外,每年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下设的联珠烟叶工作站都来推行烟草上使用的蚜茧蜂防治蚜虫、黄板诱虫等防虫技术,减少杀虫剂施用,以及推广使用有机肥等,这不仅有效保护生态,还替公司和农户减少了很多农药、化肥的费用。

目前,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已成功带动全县50余户农户加入林下药材种植行列。全县林下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产值高达1.5亿元。种植品种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涵盖茯苓、重楼、三七、黄精、白及、金银花、砂仁、草果等众多道地药材,总种植面积达7680.9亩,总投资累计达12864.9万元。

“林下种植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培育模式,其潜力巨大。”墨江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产业与改革发展股工作人员陶梅表示,“它一方面能高效、立体地利用宝贵的森林空间资源,减少对传统耕地的占用压力;另一方面,这种模式高度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和林草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的要求。对于推动林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拓宽林区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