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浙江为涉农市场主体提供精细化法治服务
最近,浙江天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应多致电绍兴市上虞区农业农村局,预约现场法治指导服务。这是家农药生产企业,准备申报院士工作站,想着未雨绸缪,先予合规自检,于是便请专家来“会诊”。半年前,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改进执法方式,强化执法检查从“事后监管”转向“事前服务”。法治服务采取预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就是其中一项制度。
很快,上虞区农业行政执法队就上门服务,顺便还带来了最新公告的《浙江省涉农主体生产经营“一业一册”法治服务指南》(以下简称《一业一册》)。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法治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现场调研、专题研讨、意见征询等,在充分吸收绍兴、丽水先行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这一指南。初衷就是将执法服务前移,变“治已病”为“防未病”,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据介绍,《一业一册》充分吸收了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针对农药、种子、肥料、兽药、饲料、渔业等10大领域共18种生产经营主体,围绕主体条件、主体资质、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提供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法治服务指南,还附上了常见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处罚、典型案例、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以进一步阐明规则、警示风险。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法规处处长张树旗告诉记者,各类涉农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不少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带来的行政处罚、民事纠纷、刑事犯罪等风险,编制并推广使用《一业一册》,就是便于他们开展合规自检,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隐患,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执法者而言,同样有助于破解行政检查频次要控制与规范市场秩序不能松的“两难境地”,实现执法监管“减量不减效”。
告别高温天,入秋后,菌农们迎来一年中最要紧的时节,大棚内开始陆续出菇。丽水市庆元县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销售集散地,素有“中国香菇城”之称。过去,一些菇农光凭“经验主义”,把控不好温度,容易造成烧棒,就把症结归结于菌种,由此带来的维权纠纷不少。于是,当地农业行政执法队提前谋划,与技术专家展开常态化一线服务,提高菌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将生产事故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发现,《一业一册》专门围绕时下日渐火爆的“宠物经济”,尤其是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和动物诊疗机构经营提供了法治服务指南。此外,近些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农机社会化服务迅速兴起,还落地了一大批农事服务中心。《一业一册》紧跟热点,同样就此制定了法治服务指南。
对于《一业一册》的推出,作为饲料老牌企业,浙江科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感到恰逢其时。十年前,该公司就成立全资子公司,瞄准宠物饲料开辟新赛道,近些年更是加大投资,增加生产线,丰富新产品。“随着宠物饲料市场变大,规范和标准也越来越多,有了这一法治服务指南,肯定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提升,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徐欢根深有感触地说,风险得以有效防控,企业才能安心扩大生产。
接下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也将加大《一业一册》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知晓度和使用率。今年,紧盯法治浙江建设重点任务,该厅在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上促改革、求突破,深入开展“预约式”法治指导服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送达行政合规指导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指导涉事主体做好案后整改、信用恢复等工作,同时推动普法宣传进企业入农户、下乡村到田头,以“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追溯”的全过程法治服务体系,为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贡献法治力量。